原则上是没有的六爻预测学。在现代人的意识中《易经》是用来预测未来的,但《易经》以及易卦的创制从其根本目的上来说也不是为了预测未来而只是为帮助人们解答或决策在日常生活中所遭遇到的疑问或疑难。
因为这些疑难对自身来说是无法做出决策或决断的,它们需要一个更高更大的权威来作出。在上古时代人们认为这个权威就是神明或已逝去的先祖。为什么在古代卜筮盛行?就是因为那时的人们普遍的信仰神明,共同承认冥冥中的这些权威。
卜和筮就是被古人发展的探问神明意志的技术和手段。商代的龟卜和骨卜也是其中的一种,我们说龟卜和骨卜来,就会轻而易举的断定那是没有合理性可言的,为什么到了《易》就非要添加上无数神秘色彩呢?什么终极真吧,宇宙奥秘吧,又包罗万象吧,又放之宇宙而皆准吧。
但实际上它只是周代先民给我们留下来的一件文字作品,一件“文物”,我们要将它看作是那个特定时代特定文化的自然的产物,而不要将它看作是上古的某位先哲参透了宇宙的终极奥秘并将它们藏在《易经》中,然后让后世子孙参去吧。
甭说上古时代不可能会有这类哲人出现,让我们向未来看几千年几万年,会不会有这类哲人出现呢?我们现代人随便拿出一门学问来,恐怕随便一章一节都有可能超过五千字,那我们为什么就会相信《周易》能包罗万象呢?
那些说《周易》是我们中国文化源头的,我没有发现有谁能立足于经文说话的。他们说易学博大精深,其实都是从《易经》外面加到里面去的内容,没有一个人能从《易经》文本出发,明确指出这些道理来是自于经文的,这就是《周易》所讲的原理,别的地方没有的。经文的内容究竟说什么都没有形成统一的见解,何来《易经》原理,大多数情况下是学者们希望它博大精深,希望它能成为我们中国文化的源头,而实质上它不是。它只是一本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最早的一本古籍,至于思想并未来自于它。作为文化源头,它只是一个符号,一个标签,没有实质内涵的支持。
我们要学习柏拉图思想,学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就要学习他们在古希腊时代流传下来的著作,没人否认那是哲学著作,但更多的时候他们那些著作也只是“文物”了,我们不可能去照搬那些概念和学说,如果那样做同样也是被称为食古不化的。我们要问什么《周易》思想,什么是《周易》哲学?既使它真的包含了某个哲学学说,那也一定是过了时的,继承它就需要持必要的批判态度,何况它也真的也没有。
在上古时代《周易》是实用的,它属于一门技术,它是探问神明旨意的手段和方法。因为虽然人们信奉神明,但谁也没见过神明,怎么才能知道神明的决断的,这就需要些手段了而且也少不了故弄玄虚,如果不制造点神秘感,谁会相信那是神的决断。上古时代巫觋就是交通人神的职业,卜和筮就是其中的一门技术。《周易》的作者如果不是哲学家,那么《周易》就不可能包含什么哲学思想,反过来说,如果《周易》是哲学家的哲学著作,那么它也不可能成为人们的日用之物。
假如问《周易》在这个时代一点用也没有了吗?它作为一个古代文献就有史料的价值,我们就可以通过它了解古代人的生活、习俗、心理和思想,为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