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传,系辞焉而明吉凶,第一章阐述“天地盘”应用模式,接着第二章即讲“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之法。“圣人”当是指“筮卦”者,即占筮家。《史记·日者列传》贾谊曰:“古之圣人,不居朝廷,必在卜医之中”可证。至于“设卦”方法,不知古有多少种?但在《系辞》中只有“大衍筮卦”法的记载,将在“大衍”一章中详述,此不赘。此又明言“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指出“观象系辞”其“观察”确是判断吉凶的关键,“八卦以象告”,因而这个“象”字即是用“八卦”来反映的。故后文说了一连串的“象”字,解者每仅言其义而略其“象”,未尽落实。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刚指天盘,柔指地盘,是与“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相一致的。是在应用大衍数筮出一个六爻整体卦象,包括变爻,或无变爻在内,即是在“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之后,按所布之天地盘中推演,得出各种不同的变化。“刚柔相推”者,例如假设以问病为例,按上“中孚之既济”小成图为例,问病看坎宫,坎宫天盘为兑,兑为肺,当是肺上病,又看地盘兑宫,兑宫之上天盘为离卦,离为火,又看离宫地盘之上天盘为巽卦,巽为风,得出肺上风热之象。“刚柔相推”是应用“天地盘”推断的方法之一,可见其变化之必然与自然。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有“象”可观,自是“设卦观象”的具体内容。吉者,是阴阳“得配”之象;凶者,是阴阳“失配”之象。是吉为得,失为凶,向心得配为吉,离心失配为凶,皆从卦象中来,阴阳中定。后文“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皆有卦象可观,非徒空语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悔者吉之惭,吝者凶之惭。悔为往,吝为来。由近至远为往为忧,由远自近为来为虞。虞者乐,而乐以防忧也,忧者慎,慎而谨以终无咎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者,亦即外引之卦为悔,内引之卦为吝,仍有卦象可以观而识之。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此自解析“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刚柔指天盘地盘之运动,产生昼夜循环之象。“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者,是推将一个筮得的六爻卦体,一分为二,取三爻为一个极,为一个单卦。这里为什么这样说呢?一卦六爻,用三爻为极,自成两个三爻单卦,其实并非只此两个三爻单卦,它还包括了上下两个互卦,仍是从“三极”中动出,用三极之道可以动出四个卦来。有了四个卦,就必然应有这四个卦的排列程序,这是阴阳层次向空间展开的一套规律,而有上下左右的自然顺序,故下文有“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之文。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二字承接前文而发。“三极”之道排出八卦九宫之序,而观象系辞,得也吉凶悔吝之判断,乐而玩之也如此。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此节谓君子观象玩辞,观变玩占,用易学帮助自己,指挥自己,保护自己,壮大自己,实际是靠自己的智慧发展自己。所以说是“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自者自己,天,乾为天,为首,即自己的头脑保护自己,故能吉利也。此火天大有上九爻辞也。
“乾以易知; 坤以简能”是什么意思?
“乾以易知; 坤以简能”的意思是乾为天昭然运行于上而昼夜攸分,是容易让人了解的,坤为地浑然化为万物,是以简易为其功能的。
出自:《系辞》
原文: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释义:乾为天昭然运行于上而昼夜攸分,是容易让人了解的,坤为地浑然化为万物,是以简易为其功能的。容易则易于知解,简易则容易遵从。容易使人了解则有人亲附,容易遵从,则行之有功。有人亲附则可以长久,有能成功则可以创造伟大的事业。
可以长久的,是贤人的德泽;可以成为伟大的,是贤人的事业。《易经》的道理即是如此简易,而能包含天下的道理,能了知天下的道理,则能与天地同参,而成就不朽的名位了。
扩展资料:
《系辞》是易学类著作,一般是指《易传·系辞》或《周易·系辞》,亦称《系辞传》,分为上、下两部分。欧阳修怀疑《系辞》、《文言》和《说卦》以下非孔子作,依然认为《彖传》和《象传》出于孔子之手,他显然将《易传》中最为重要的思想归诸孔子。
《系辞》解释了卦爻辞的意义及卦象爻位,所用的方法有取义说、取象说、爻位说;又论述了揲著求卦的过程,用数学方法解释了《周易》筮法和卦画的产生和形成。
《系辞》是《十翼》中的两篇,以“一阴一阳之谓道”立论,说明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重性,肯定自然界存在阴阳、动静、刚柔等相反属性的事物。
提出“刚柔相推而生变化”,“生生之谓易”的观点。认为相反事物的“相幸”、“相荡”、“相推”、“相感”的相互作用是事物变化的普遍规律,是万物化生的源泉。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系辞